「博毓家園」的企業組織略述
企業更名的始末
博毓家園的前身是由辛中工作室出版吳睿保的小說開始,後來改名為博毓工作室,接著自耕自食的天然農園日漸成熟,而有了博毓學園的發想,打算從食農教育著手,可是種種條件的限制下,半農作家吳睿保決定直接號召萬人以上有同樣理念,願意實際投入的人來做,於是寫文章發起成立一千公頃的森林生態沼澤天然農園,共同達成綠色地球夢的理想。
所以從博毓學園到博毓家園,不只是食農教育,而是切切實實營造一個有理念,有希望,有熱情的新農村團體,也是農業革新的推動。
在博毓家園的組織裡,仍然保留教育推動這一部分,也就是出版書籍,並正名為博毓出版家。
企業核心的定位
當然博毓家園的核心就是以穀莊稼天然農園的模式,共同承租營造一千公頃以上的森林生態沼澤天然堆肥自然農園,這裡需要萬人以上的投入,是最困難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成功了,就能養活許多家庭的人口,甚至成為他們的副業。
而這不是個人可以辦得到的,其組織必須經由團體產生領導者,藉由制度形成規範,互助合作下共同成就,不但利己也利人,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存在否?基本上,投入森林生態沼澤天然堆肥自然農法的人,本來就是一群對大地有愛,對生靈有愛,對萬物都懷抱一份愛心的人,那麼由這樣一群人所組成的團體,怎麼可能不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呢?
企業的產品行銷
談到農場就不能沒有賣場銷售,農產品不只是自給自足,多餘的農產品可以販售,可以加工成為商品,所以博毓食堂就是銷售區。博毓食堂不單是餐廳,還有市集及販售食品加工、文創商品等的賣場,甚至博毓出版家出版的書籍都將在此上架銷售。
以下就博毓家園的三大組織作一說明:
博毓出版家
成立目的:
最初是為了出版半農作家吳睿保一系列的著作,有《法拍屋風暴》 、《屏東的小湯姆》 、 《共生農業森林耕種》 、 《歡喜法音流》 。
之後是作為以森林生態天然堆肥自然農法取代農藥化肥的親自實作經驗,來推廣三個十年救地球,森林台灣響徹全球,我有一個綠色地球夢的理念基礎,而出版的一系列森林生態耕種的電子書《穀莊稼天然農園》預計一百本書,以一坪地、三十坪地、一分地…來寫如何以森林生態天然堆肥自然農法來耕種,今年底(2017 年)預估出版第六~十冊。
經營現況:
目前是半農作家吳睿保及妻子我(羅慧茹)二人經營,寫作以外的出版事務都由我一人負責,此外還包括網路行銷企畫、美編、網頁設計等,要是負責半農作家吳睿保部落格及社群平台發表的文章、圖片,作為出版的內容。
未來發展:
現在出版的圖書或電子書或影片,都是準備未來作為學術論著或演講稿的圖文資料,或成立博毓家園企業組織的理念精神。
穀莊稼天然農園
成立目的:
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癌症人口的增加,氣候暖化帶來的糧食危機,已經讓各國元首到了束手無措的地步,如今唯有從根本入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此集眾人之力成立森林生態沼澤天然堆肥自然農園已是刻不容緩的事了。
農場規模組織:
1.台灣北中南各設立一個示範農場,每個森林生態天然堆肥農場必須一千公頃以上,才能規劃出森林生態的自然環境。 (詳細內容見吳睿保的森林台灣響徹全球)
2.農場募集人數以每人三十坪計算,必須一萬人以上合力承租種植,才能共同達成真正的森林生態沼澤天然堆肥的農場。
3.人事組織:以區域經理人的模式來經營,每個人都是組織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是幹部,每個人可以為自己創造利益,也為團體帶來利潤,由於人數眾多,成本降低,經營這樣高成本的農業改革,才有獲利的空間。
區域經理人是由團體產生的,並由團體共同建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規約,一起打拼,一起鼓勵,一起學習,博毓家園成立的概念就是一家人,所以合作互助的精神是最重要的,農場裡的每個人必須體悟到團結力量大的真義,共同成就一項偉大的事業,不但為自己打下穩固的經濟基礎,同時為地球奉獻一份心力,也為自己帶來健康的身心。
博毓食堂
成立目的:
博毓食堂是針對農場生產的天然食材來烹調成蔬食料理,讓更多人因此認同農場的理念而設立的餐廳,在餐廳裡,並附設新鮮天然蔬果、加工食品、相關書籍,及衍生出文創商品的賣場,藉此讓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有副業,有額外的收入可以改善家庭經濟。
經營方式:
一. 天然蔬食餐廳的特色
1. 餐廳內使用的天然食材,除了示範農場種植的蔬果外,也收購或契作友善農業種植的蔬果。
2. 餐廳以蔬食養生料理和烘焙點心為主,也有地方特色小吃、伴手禮,都是素食口味的。
二. 結合市集、手做教室及文創商品販售的賣場
1. 請自耕自食的上班族會員將過剩的農產品拿來市集販售。
2. 舉辦定期活動:每季一次手做烹飪及健康課程。
每季春夏秋冬生產的蔬果不同,故於每季蔬果盛產時,邀請廚師或營養師指導會員們,如何利用當令當季做出適合全家人健康營養的餐點。
三. 以農法體驗活動和贈送文創商品的行銷活動
為了協助會員自耕自食種出健康的蔬果,故不定期舉辦森林生態農法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