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滅門 和毓/文

    寫春聯,今年我選星雲說偈一則:萬機休罷付痴憨,蹤跡時容野鹿參;不脫麻衣拳作枕,幾生夢在綠蘿奄。橫聯:明博和毓菩提園及生滅門。
    去年我從高雄市都會區搬到鄉間山區,回歸田園生活,每日看著植物生長,寫作投稿,日子雖忙碌,倒也安心。
    我會選擇這首偈,就是表達這樣的心境,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那是他們的夢,但我做到了,如果真要他們一起來過這種生活,可能會感到不便,我卻變成一種習慣。
    我現在的生活是自己不曾想過的,只是隨順因緣而走,沒想到卻是很多人心中的夢土。
    我出生於都市,成長於都市,嫁的是逃離鄉下的農夫子弟,原本兩人應該在都市能過得好,可是因緣卻讓我們來到鄉間,我很納悶,一個十幾歲的小伙子,就到台北闖蕩,照理說,和我留在都市是很容易的事,偏偏兩人在一起,往往就是看上好環境,等到住下來,才發現地處偏僻,是不是我們都有一點樂觀過度,不過住在這種地方,最大的益處就是身體健康,精神奕奕,對我這多病的身子,是一大利多。同時物質需求減少,內在的富足增加許多。
    明博、和毓是我們的皈依法名,很能呈現我們的特質,菩提園是從菩提眷屬的概念而來,尤其我們住的地方又是菜園,又是花園,想想明博和毓菩提園很能表達我們的生活意境,最近我們提出共生農業的理念,主要是想要把農業提升到,眾生平等,人類與眾生共同生存,不僅不使用農藥,還要捨棄使用對土地友善,卻殺蟲的藥劑。我們的想法是當我們不再是以殺蟲來解決農業問題,必然會找出和眾生共榮共利的方法來。
    再說我會使用這生滅門做橫聯,是有原因的。
    因為偈語共四句,我只題橫聯一句,有人反應我,看來不對稱,我便再想一句。春聯紙是有人和我結緣,只剩寫錯的半張,三個字,我想過明心見性、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等,都是四個字,三個字有點難,再想到四聖諦、三法印,又太難,對來訪非佛教徒的朋友,可能造成困擾,而且我選的詩重禪意,橫聯又是菩提園,最好能彼此呼應,我對佛教的緣起觀特別有體會,但以緣起觀,"觀"會讓人以為是道觀;觀緣起,與菩提園又不搭調,想來想去,緣生緣滅,我彷彿看見自己每日從門進門出,這樣的過程變化,萬事萬物都在生滅中,也是不生不滅,循環不已。
    想想當我們每天進出家門的時候,是不是都能觀緣生緣滅,都能推而思惟佛法的真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四聖諦:苦集滅道,讓我們的人生在汲汲營營中,也能了悟ㄧ切都是暫時的,唯有把握當下,將我們的良知良能奉獻給大眾,而能不忮不求,追求內在心靈的昇華,或許哪天便能與佛法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