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我執

我不是一個從佛學理論入手的人,我是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在佛法裡尋找答案的人,所以我在訴說自己人生遭遇時,不免帶入佛學名相,但未曾說清楚,只是想引導有困惑的人,也能試著從唯識學找尋出路。
我認為唯識學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可惜佛學名相搞得難以理解,而常常覺得那是修行人的事。
我想從自身的體悟,用簡單的方式來說說,唯識學到底幫助我什麼?
我曾經因為在心理協談中心,學習內觀,將自己內心的思維看得很清楚,但清楚並未能給我帶來我平靜,我反而更加混亂。
十幾年後,當我從唯識學,了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境產生的種種分別意識,使我們形成既定的觀念,型塑一個以為的我,而這個我一直以來,認為是不可能改變的,而關鍵在於第七意識的我執,這我執是累刼積習而成的,非意識所能主宰,必須藉由念佛、拜懺、誦經、朝山等,尤以打佛七,一聲聲佛號來止住妄念,找到清淨的本性。
第八意識是種子識,遇境才會顯發,所以我們要不斷熏習清淨的種子,不讓染污的種子成長茁壯。
我所說的,這只是意識所能理解說明的部分。
真正重要的是,每天的定課和不間斷地修持,找回我們的清淨心,所以看清這一點,就會覺得修行是累刼累世,不容懈怠的事。
而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要好好思量,讓自己往清淨的道路走,錯了,就懺悔消業,如此一來,時日一久,清淨的自性愈加顯發,從內而外,一切都不造作,這就是唯識學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所以內觀是不夠的,僅止於心意識的分別作用而已,一旦業力現前,心隨境轉,只有打破第七意識的我執,讓清淨自性顯發,而打佛七就是最好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做善事是不夠的,有時加大我執,唯有除去這個我,做善事時,才能不染污,得到真正的身心清淨自在。
解行並重,在佛門裡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我們只是跟著做,不知所以。
以上是我個人的體悟,尚在修行中,我試著找到一篇滿紀法師的唯識學論文「唯識繫於人間之基本向度」,可以參考看看,相信更能指引一條明確的道路。
親近善知識,好好把握此生難得的學佛因緣,聽經聞法,讓我們在修行道上,知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