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6)

回到家,爸爸一遍又一遍和我玩捉迷藏,我對爸爸的幼稚,感到好氣又好笑,我有萬般的理由說服自己,這是老年人退化的自然健忘,不值得大費周章,大肆宣揚,爸爸只是擁有童心罷了!但是當我碰觸到爸爸造成的種種麻煩時,和弟弟也有多次的相爭執與堅持,最終我還是被迫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就在爸爸和大姊大打出手,又多次外出,迷失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我不得不交由弟弟做好安置,這樣的決定是痛苦的,至今五年了,我一直不捨爸爸孤單地住在安養院裡,沒有至親的陪伴,曾經想過無數種可能接回爸爸長住照顧他的方式,最後都因擔心爸爸再度走失,和出手打人,而遲遲不敢改變現狀,卻心頭掛念和寢食難安。
然而當我不斷留意失智消息的報導,體會到失智親屬的苦悶時,我才恍然大悟,這是最好的安排,只是對爸爸的思念,和不願接受這一嚴酷的真相,而仍然加以否定。假如當初捨不得爸爸離開,我也無法給爸爸最適當的照護,雖然爸爸多次逃離安養院,現今被嚴密看管,控制行動,但我已經釋懷,自我安慰這也是一種保護。
我曾經因為對爸爸放不下的親情,怨懟旁人對爸爸的約束,希望爸爸自由自在,可是我得承認爸爸真的變了,而且需要有專人陪伴,以我目前的情況都自身難保,我又憑什麼來照料爸爸的起居生活呢?何況這需要懂得照護的人才可以勝任的,我只能說未能防範於未然,才使得爸爸不得不住在安養院裡,這是我的疏失,又怎能牽怒他人?
失智不是精神受到刺激產生的失常,或年老功能退化的健忘,而是腦部病變產生的行為異常,這讓我想起爸爸的失智,應該跟退休前的一次車禍有關。當時我人在外地,久久才回娘家,並不知悉詳情,僅略知爸爸在下班途中被撞,從機車上跌落下來,腦部受創,去醫院治療後,再自行騎車返家。又聽說頭部受傷後,工作上常感力不從心,便提前辦理退休,然後爸爸就把退休金償還部分房屋貸款,又幫別人投保,媽媽發覺有異,卻勸阻不了,爸爸這樣的行為早在二十年前就發生。我對爸爸一向信任,認為媽媽小題大作,根本沒有意識到爸爸本身生病了,還認定是對方詐騙,幸好失去錢財就當花錢消災,沒有找對方理論,只是爸爸的晚年,沒有退休金做依靠,娘家日子很難過。
現今醫學界有更多人投入失智的研究,也就是腦部科學的開發,慢慢發現腦部病變的各種成因,和造成的行為異常,甚至暴力傾向。目前最為大眾熟知的腦性麻痺患者,雖然溝通和肢體行動有困難,有的在智能上卻高人一等,可見腦部的組織是非常複雜的,腦部的功能更是奧妙。
最近勤走佛教道場,接觸到佛光山的護智車,就是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希望不要等到失智才治療,因為醫療在這一領域仍力有未逮,反而發現可以透過修持和禪定、聽經聞法,讓腦部活化,而且在科學界,透過儀器已經證實信息和能量的存在,所以修持和禪定能夠修補腦部的傷害,已經逐漸被西方醫學所接受,一件件不可思議,在西方醫學視為神蹟的患者身上,逐漸得到證實。
娘家原本就信佛,爸爸也在中年時,受菩薩戒,每日都有做早晚課的習慣,有時也去道場參加法會,後來爸爸受傷,不再去道場,變得喜歡蒔花弄草,本以為是不安於賦閒在家,所以退休後,朋友找他去種植,當時我也認為這對老人家是有益身心的事,便不曾在意爸爸的行為。儘管媽媽曾經向我暗示爸爸有異常的狀況,但媽媽從樓梯跌落下來,骨折後,整個人也變得行徑怪異,不久,二姊也跌傷,骨折,我住在北部,因地板滑,同時間也摔倒,腳扭傷,做推拿,敷了幾個月的藥,才消腫,為此還拿過拐杖,後來才曉得更早之前,大姊在婆家也是從樓梯跌下,只有弟弟逃過一劫,他卻像陀螺轉不停,百病叢生,一家子同時間一個接著一個受傷生病,真的很詭異,可是我們的警覺心不夠,受過傷的身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病,全家籠罩在病痛中,更加忽視沈默的爸爸。